在汽车制造业中,自动送钉拧紧过程中的入孔失败和歪钉问题一直是影响产线节拍和产品质量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在白车身门盖的自动化装配线上,由于产品冲压成型工艺导致过孔和螺纹底孔定位存在偏差,螺栓入孔失败和歪钉现象频发,拧紧失败率高,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传统方案多采用2D相机进行定位识别,但这种方法存在空间识别角度偏差、影响节拍和空间布局、调试周期长、硬件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此外,还有通过浮动机构带动套筒和拧紧工具浮动的方式,但这又会导致整体结构复杂、成本增加、对机器人负载需求提升等不利因素。
针对这一现状,坚丰推出了浮动拧紧技术。该技术针对外六方螺栓,通过特殊的套筒结构设计,实现了套筒在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且浮动距离能够根据避让长度的变化自适应调节。这一创新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吸收零件尺寸波动,提高入孔和拧紧成功率,还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
浮动拧紧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偏差补偿和平稳入孔的能力。在螺钉送入过孔并拧紧的过程中,套筒能够在径向的一定范围内浮动,进行定位偏差补偿。这一特性解决了螺栓孔位和套筒不同心导致的入孔困难、拧紧数据不准等异常问题,从而提高了螺栓拧紧的成功率。同时,该技术还通过优化套筒设备本体结构,无需使用工业相机或浮动机构,减少了前期设备调试工作,避免了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了自动化装配的速度和准确性。此外,该技术还允许组件物料公差适当放开,降低了对零件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了物料的制造成本。
浮动拧紧技术凭借其解决孔位定位偏差问题的有效性,在螺栓装配领域拥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它不仅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白车身、电池包、电机以及发动机壳体等装配场景,还能进一步提高螺栓拧紧的质量和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面对汽车制造业对高效、可靠的装配技术需求,坚丰将持续深耕自动化装配领域,致力于装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送料和拧紧技术解决方案。
在汽车总装过程中,螺栓拧紧是一个关键步骤,但由于涉及大量零部件和高精度的工艺要求,其质量控制变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拧紧质量,需要从海量的拧紧数据中准确识别潜在问题。因此,采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图表展示,预测并控制装配过程中的问题,成为行业的常见做法。
自动送钉系统的频率调整是确保送钉速度精确控制的关键步骤,它不仅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还能在效率与设备寿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同时实现节能效果。
坚丰拧紧模组,作为自动化拧紧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稳定性对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不同拧紧场景和螺钉类型的需求,坚丰推出了多样化的标准拧紧模块,旨在应对各种拧紧挑战。这些模块均可配备标准的深度控制模块,并与智能螺丝刀协同工作,实现双重检测,确保拧紧质量的全面控制,从而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自攻螺钉是一种常用的紧固件,但在拧紧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滑牙、浮钉等失效问题,影响产线节拍和产品质量。
螺栓拧紧是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为了确保螺栓连接的质量,采用分步骤拧紧的方法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标准做法。分步骤拧紧不仅有助于更均匀地分配预紧力,还能在拧紧过程中识别和纠正潜在的拧紧缺陷。本文将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螺栓分步骤拧紧过程中可识别的拧紧缺陷及其识别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液晶面板行业对生产效率和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拧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引入了坚丰扭力电批,为液晶面板的自动拧紧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工业制造的舞台上,高效与精准已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而在这一追求中,螺栓拧紧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多轴螺栓拧紧机,作为工业制造领域的一匹黑马,正引领着生产线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迈进。
汽车门锁,作为车身的关键部件,安装于车门及其立柱之上,肩负着将车门稳固锁紧的重任,对整车安全防护至关重要。门锁一旦松动,不仅会干扰车辆的正常运作,还可能对车辆的整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电子锁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客户对锁付精度和效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坚丰机械的工程师,我们深知客户在这一领域的需求,并致力于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中国无疑是全球5G领域的领跑者,拥有全球70%的5G基站。自2019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开通5G网络以来,截至今年9月末,我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已达到惊人的1072万个,较上年末净增75.4万个。其中,5G基站总数更是高达222万个,比上年末增加79.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0.7%,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4个百分点。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到2025年,中国每万人将拥有26个5G基站,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5G基站数量将达到360多万个。在未来三年里,中国还将建设至少138万个以上的5G基站,预计每年新增约60万个5G基站。